岳敏君:历史中的精神场景

 

毛泽东在井冈山 2006 布面油画 2 57×376 cm

外滩三号“沪申画廊”开幕的岳敏君个展,十一幅油画,没有了他标志性的“笑脸泼皮”,甚至连人物形象都彻底取消了。这组画有个名目叫做《无人的风景系列》。当然,岳敏君并没有彻底转向风景画,他画的是一些空荡荡的场景,并且观者很容易就能觉察到,无论是通过批评家提示的“集体记忆”抑或是通过画作中的某些细节,场景中本来是有人物的。《无人的风景系列》是岳敏君对个人美术记忆中一系列名作的戏仿——展出的画作的“原型”绝大部分都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从《毛泽东在井冈山》到《开国大典》再到《你办事我放心》,另有两幅则是西画名作—— 摹仿的是从构图到细节,其实指向的却是名作中聚焦所在的人物,虽然岳敏君将“他们”统统都不放在画布上。

戏仿是岳敏君拿手的修辞方式,他的“笑脸泼皮”被常常解读为一种国民性的体现,其形象也曾出现在一些美术史名作中。不过,这一次还是与那些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往,无论如何戏仿,仍脱不开对外部世界的映现和再现,归根结底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分支。而《无人的风景系列》则和映现、再现外部世界无关,依托的是“图像-理论”,注重引导观者对经典图像、历史记忆、身份认同、观看凝视、复制传播等等错综复杂关系进行一种自我整理。显然,作为像岳敏君这样当代艺术市场中的指标性艺术家,这一系列的作品展示出某种“转型”的面貌,但它们并非是因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市场不景气之后的潜心创作,而是卸下市场包袱后的一次迟来的阶段性总结:仅就展览中见到的这批画作,创作时间最早的是19 9 6年的《强夺泸定桥》,最近的则是200 9 年的《黄河颂》和《占领总统府》,大部分作品则集中在2 0 0 2 年至2 0 0 6 年间。

有趣的是,涉及经典作品图像研究的中国当代观念艺术创作,另有两组著名系列作品—— 张大力的《第二历史》和缪晓春的《虚拟最后审判》也大致创作于这一时间段。如果有策展人将这三组作品合在一起做番比对,将会是一个有意思的展览。张大力的《第二历史》收集不同图版的新闻摄影摆在一起呈现,揭示一种普遍的视觉文化心理,艺术家本人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创作;缪晓春的《虚拟最后审判》运用的是最前沿的电脑技术,以那幅著名的西斯廷天顶画《最后审判》为母本,将原作形象各异的人物一律换为本人的三维建模,探究的是从平面单视角到立体多视角的观看经验转变;岳敏君恰好介于两者之间,创作上不温不火,而同样是对观看经验的提问,相较于张大力的沉重、缪晓春的激进,岳敏君则在一贯狡黠的表面下透出一股难以名状的悲伤与虚无。     胡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