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

展览现场,2011年,香港高古轩画廊

继去年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曾梵志雕塑与绘画大型个展(见《艺术家》第6期),香港高古轩这次精心策划的曾梵志个展,也是该画廊首个中国艺术家个展,有着一切大型回顾展的气场。

本次展览囊括了曾梵志“过去二十年中描绘各色人像的绘画力作,”从1989年至今的创作,按年代展示,包括七幅1989年至1994年间的创作和十一幅2001至2011年间的创作。入口处,迎面而来的是曾梵志的《艺术家系列:自画像》(2011),深红蓝的色调映着灰黑色的沉实背景。曾梵志并不是第一次以他商标式的大手和大眼来刻画自己,一双大手在身前紧紧相扣,而一双大眼则向后眺望着画廊空间,仿佛问观众,你们还等什么,里头有大作恭迎各位呢。

在画廊最末端《协和三联画之一》(1990)描绘的是在狭窄候诊室里,在怀疑是否真正无菌的手术室内,或者在一排排病床上的代表性瞬间。这些作品均来自艺术家对一家武汉医院的几次乔装探访(由一名亲戚帮助,曾梵志成功地以医生的身份鱼目混珠),为了完成他在湖北美院的毕业创作。这些对中国社会的拥挤、扭曲景象的描绘,显然预示着曾梵志后来著名的“肉”系列的诞生—《肉》(1993)和《人类与肉类》(1993)这两幅画挂在一旁,厚涂的血红颜料让人的肌肤与死去的动物身体混得血肉模糊的一片,难以分辨。同样挂在展厅后方的是《理发》(1989)和《忧郁的人》(1990),这两个阴郁的场景表达了当时还是学生的曾梵志对于形而上体验的定义:就是去理发店,坐在椅子上。这个时期的创作,距离未来拍卖槌的一声天价还远,但却已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它们小声呢喃的是人类孤独的真相,而非后来对着社会时弊大喊大叫。

看完展厅中部的几幅“重要作品”之后,观众意识到本次展览的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对曾梵志过往作品作一个简要回顾总结,二是对他新作的揭幕。新作从2008年开始,从《培根和肉》开始表达了对培根的深切敬意。画中的培根穿着军用雨衣,手提被宰割的猪身。另一幅表现培根这位心理肖像大师的是作品《培根》(2010)中黑色的漩涡笔触。紧随其后的是《艺术家系列:毕加索》(2011)和抢尽风头的《艺术家系列:弗洛伊德》(2011),两幅画都分别捕捉了两位艺术家的一种原始的疯狂状态,摆脱着扁平、单纯的背景,仿佛从一个清醒的梦中浮现。年轻而冷淡的毕加索,再一次置身于漩涡中;眼睛惺忪的年老的弗洛伊德怀抱一只狐狸:暗指曾梵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社会批判宠物系列,宠物象征着主人的权力。

大师之间能够相互再创造,相互向对方的力量致敬。这是伟大画家之间的游戏,能够将艺术宇宙之纬度各个关键的点相连成体系,但它依然是个游戏。除了上述两个显而易见的功能之外,观众还注意到展览的第三个功能:将充满艺术史指涉的“艺术家系列”和曾梵志的早期作品并置,从而将早期作品与艺术史价值对应起来,为他在当代艺术圣殿中挤出更宽广的空间。看完展览,我们或许会很想知道,下一回高古轩白墙还会相中哪位大陆艺术家呢?洪迈(由梁幸仪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