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璐:新山水
| 2011年10月21日
无可否认,姚璐的摄影拼贴是独树一帜的。他在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个展中展出了31幅 作品,这些经过大刀阔斧加工的摄影拼贴作品以冷静 的现实主义语言诉说着乡村风景的持续演变,然而这种演变并非自然之功,而是一股不可阻挡的人为力量的结果,让观众心头久久萦绕着一种心安与不安并存的矛盾感受。
从远处看,这些风景无疑源自描绘人栖于高山静渊之间的宋代山水画。然而走近一看,发现这些山渊不过是一堆堆以建筑工地常用的绿色或黑色防尘布遮 盖起来的瓦砾和废料。就在这一刻,姚璐作品中最真实的物质性得以显现。通过呈现一系列反映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楼房、标志和人物,姚璐邀请观众来沉思中国的当代风景,正如宋代君主和文人端详当时的画家对山水的一笔一画的描摹。
在作品《关山飞渡图》(2008)中,富有宋画特色 的云雾缭绕在废料堆成的山峰之间,使得这些雾气霎 时间更像是从垃圾堆填区里散发出的毒气而不是空气中自然形成的水汽,让人不禁联想到工业化、制造业、 商业,一个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由全球贸易和能源消耗所定义的世界。未被使用的建筑材料占据了风景的大部分,悬于建成与未建成,生长与腐败,开始与结束之间,使作品成为一幅末世之后的未来图景,类 似的景象在另一幅作品《昆明锦绣图》(2008)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一座传统的塔看似在倒塌,而 背景中的工厂群正冒着浓烟。
在姚璐许多作品比如在《行春古渡图》(2006) 中,塔的意象强调的是宋代山水画的分析传统以及观 者的位置。虽然塔曾经是人们联系过去的纽带,却不能为人提供任何舒适惬意的感受,尤其是当它空空如也的时候。而即便塔中伫立着一名摄影师,像在《秋岭 远眺图》(2 0 0 8)中那样,人的在场依然显得无足轻重—人在这里,仅仅是被动见证了姚璐所暗示的那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诚然,当我们远离环境恶化的现实,身处在一座 当代美术馆安适的欣赏这样的风景,是很容易与现实保持距离的,直到我们看到艺术家专门为本次展览创 作的十一幅近作,想法才可能有所变化。这批新作主要表现动物的栖身。与以往作品中人的渺小不同,动物成为每一幅作品中的主体,从污水池中游弋的天鹅, 到捡食城市垃圾的山羊。事实上,在本次展览中,动物真实地见证了人类一手造成的环境恶化。当我们看着 《静坐观海图》(2010)中的猴子在掂量四周包围着它的垃圾时,我们会发现,人类可以与自己造成的环境 危机保持距离,而动物却不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 切变得真实起来。
到最后,一种彷徨无奈感弥漫着“新山水”,尤其是当人们意识到自然已经成为一种商品的时候。确实, 正如北宋画家郭熙渴望远离尘嚣,寄情山水林泉,并认为人人天性皆如此,姚璐向我们宣告,如今,无论是山水抑或是艺术,都无法再提供一种遁世的可能了。 斯蒂芬尼·贝里(由梁幸仪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