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诠:迷远

《太和殿》,2010年,纸本水墨,191 × 250 厘米

张诠一直在寻找水墨与当下语境和日常体验相契合的可能性,他显然不是试图延续和内化水墨文脉的第一人,却可算是在这条路上走得心无旁骛的一分子。此次张诠的个展以“迷远”为主题,既是对作品内容和意境的捕捉,也多少映射出艺术家自身在面对水墨传统时的游离状态。观众在展厅中看到对物象的时间和距离的表达,这种表达依托于虚浮模糊的形迹、借助于单调无个性的笔画而徐徐展开,乌突的宿墨和“一”划的堆砌形成漂亮的灰调子,有层次丰富的空气感和光感,类似于素描的效果,也隐匿了传统意义上宣纸、笔墨的文化属性。
以水墨作为创作材料很难规避的是如何处理与本土绘画传统的关系,沿袭技术层面的笔法、墨法或是传承精神层面的意境、文脉,两种趋从所发展的方向是完全相异的。张诠选择了后者,用“一”划的方式同时做减法和加法,将他在积累阶段所掌握的传统水墨理论和技法一一放下,又用最原始的阅读方式把他所理解的水墨一一赘述。图示是简单和规矩的,对笔和墨的使用也被降到最单纯的程度,用广告黑和研磨宿墨调制的乌色一反传统意义上的墨法墨韵,无限重复的“一”划提示着时间的消磨和巨大的工作量,细化到每个动作单位的无意义的机械程序是对耐心的考验,面对强大的枯燥,创作行为变成一种苦行僧式的修炼。其必然效应是当观众面对展厅内几组超大尺寸的作品时,有种被震撼到的眩晕感,但随之而来的则可能是对行为意义的质疑,况且同样的表达方式早已不是个案。可以说,张诠的表达是极其收敛与有力的,而从有力向有效地转化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此次展览作品的时间跨度是从2007至今的三年,这一时间段里前期作品图示中的怀旧气息和伤感情绪是相当个人化的流露,也是张诠用水墨进行自我书写的直观体现,像《八一游泳池》与其说是对景物的呈现,不如说是对旧时光的娓娓道来;五联画《水》的体量和工作量是惊人的,细节的繁复和画面整体所传达出的宁静气息协调而厚重。近期作品则进入到对传统水墨图示意境的辨证讨论中,《竹影》系列难免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作品本身转移到对传统文化“镜中花”宿命的谶语上。放在整个中国当代绘画的现实环境里,这个品质不错的展览在草场地浓厚的当代氛围中出现多少有些安静和沉默,展览主题直接引自宋代韩拙“六远”,预设了一个绘画评判的语境,而平行时间内的参照对象却是缺席的,这种错位感同样存在于中国艺术家在面对西方当代艺术评判体系时的尴尬境遇。 张夕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