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产权交易—新的庞氏骗局?

钟飚,《海市蜃楼》(局部),2009年,布面丙稀,400 x 1800 厘米,(成都文交所资产包作品)

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的初衷是想架构起文化与资本对接服务平台,为文化产业打通更广泛的融资渠道,为各类出资主体进入文化产业提供便捷、规范、有效的服务和支持,并以期用这种区别于传统艺术品市场交易产权的模式吸引艺术品收藏者和投资者参与其中,但从2009年至2011年各家文交所操作实践的效果却与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的初衷有点背道而驰。

艺术品类证券化,靠谱吗?

2009年6月、9月、11月,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相继成立。进入2010年,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广州文化产权交易所、广州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也先后挂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成立和正在筹备成立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已有20余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

目前,国内文化产权交易模式都是建立在将挂牌艺术品资产包进行“权益拆分”基础之上的。所谓的“权益拆分”就是将一件实物的所有权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各种收益进行拆分,投资人可以通过认购拆分的份数,来获得投资标的物部分所有权和相关权益,从而也就获得了基于这些权益所带来的当期或长远的收益。投资者可以申请购买被拆分成若干份等值股份,通过购买的份额也就等于获得了该物品相应比例的所有权。投资者可以通过文交所的平台定期交易手中持有的份额,从而获得资产增值的回报。

一个资产包的上市挂牌交易的流程如下:艺术家作品的发行代理商将一件或多件艺术品组合成一个资产包,向文交所提出产权交易申请,然后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资产包作品进行真伪和价格评估,之后交由文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保险公司承保作品,发行代理商对拟上市交易艺术品进行路演,最终发行代理商在文化产权交易所平台上公开发售产品。

2010年7月,中国第一个基于权益拆分模式的艺术品资产包—深圳文交所1号资产包正式推出,该资产包将画家杨培江的12件作品打包作价200万元上市,资产包被拆分成1000份,每份价格2000元,挂牌认购。2010年12月,上海文交所推出的资产包是艺术家黄钢创作的“红星和箱子系列”作品,2011年1月,天津文交所将画家白庚延作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挂牌上市,2011年5月,成都文交所推出了当代艺术家钟飚的23件作品,组成资产包进行发售。这四家在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天津文交所的模式面向大众,投资门槛很低,采用“T+0”的方式,即标准类证券化模式对资产包的作品进行买卖,当天买入的份额在当天就可以卖出。而上海和深圳两地的文交所却不是这样类证券化的方式,并且发售的资产包拆分数较少,面向特定的客户群体发售,并且参与投资的门槛较高。

天津文交所的这种将作品进行类证券化的方式遭到的诟病最多。2011年1月上市的画家白庚延作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经两家机构评估,估价分别定为600万元和500万元,按照份额交易模式这两件作品分别被拆分成600万份和500万份,每份为1元。投资者申请的资金门槛只要5万元,最低可以申购1000份。据统计,这两幅画作份额申购的资金总量超过了2000万元,中签率为40%。这两件作品上市首日涨幅就超过了100%,并且在上市短短两个月之内,这两件作品每份的交易价就暴涨到了每份17元,产生了17倍的净回报率。如果按照每份17元的价格计算,白庚延的作品《黄河咆哮》的市值已经突破亿元。而在公开的拍卖市场上,白庚延目前拍卖价格最高的一件作品《千峰接云图》(2005年作),成交价是392万元。迄今为止,白庚延作品也只有4件作品的成交价格在百万元之上。变成份额交易之后,很多业内专家学者认为白庚延作品市值突破亿元显得颇为滑稽和不符合常理。天津文交所在3月份为了防止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不断地修改交易规则更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投资者的极大不满。截止到9月2日,《黄河咆哮》价格为3.05元,《燕塞秋》为3.04元。这令不少前期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损失惨重。2011年3月,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被迫暂停交易。在经过三个月的业务调整之后,2011年7月29日天津文交所第三批上市作品包括了当代油画家杨飞云作品《生命祭》、《百合花》、翡翠珠链2个资产包上市,但30日这两个资产包便跌破了发行价。这个现象也充分反映出投资者对这种模式的谨慎态度。深圳文交所也在2011年3月份停牌,8月22日才重启产权交易。

文交所,好还是坏?

几年前,北京华辰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在上海、深圳两家文交所还没有挂牌时候,曾参加过一次关于“艺术品步入产权交易化”的可行性研讨会,在很多与会人员表示怀疑的时候,他对于文交所的成立是持欢迎的态度的,甘学军认为文交所的门槛较低,普通买家可以选取一件的部分“股份”来拥有,主观意识是为了投资,这与传统“有多少钱买多少货”的拍卖不同。文交所的出现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艺术品行业,艺术品行业的“蛋糕”被不断做大,那么参与其中的每个成员所分得的份额也相应会增大,但他也认为目前文交所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解决,其中包括缺乏权威的评估体系来定价,也并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监管。北京匡时拍卖的董国强也认为文交所不会让拍卖公司的藏家流失,相反会对整个艺术品行业的群众基础起到一个促进作用。1

目前各个文交做资产包获取方式不同,有的从艺术家手中征得、有的从画家家属手中征得,有的从与艺术家合作的画廊获得。因此画廊在不同文交所的作用和地位都有所不同。在深圳文交所的模式中,画廊的参与很重要,画廊负责为交易商提供艺术家优秀的作品变成资产包,并通过对艺术家的持续经营,保障艺术家作品市场的稳定。例如深圳文交所第一个资产包—杨培江作品的代理画廊宏宝斋画廊总经理张宏就认为:“深圳文交所的交易模式对画廊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广告效应。在文交所进行公开的市场交易,可以起到对艺术家和画廊的宣传作用,引起大众对艺术家的关注,更好地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第二,融资作用。文交所为画廊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可以解决画廊的资金问题;第三,对艺术品交易的规范作用。”2

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已经发行了当代艺术家钟飚作品的资产包,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正在筹备发行当代艺术家徐唯辛作品的资产包。艺术家的作品在文交所上市交易可以提高艺术家在公众范围内的知名度,艺术家的作品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白庚延。白庚延属于天津地方名家,此前并不被广泛熟知,但经这次作品上市之后其个人社会认知度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徐唯辛在接受《艺术市场》杂志采访时就表示:“艺术家不应该一味迎合市场,但是艺术作品又要市场化,因此艺术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市场监管、制度等各方面要健康,社会舆论也要有健康的氛围。从总体来讲,艺术品金融化是一件好事,我个人作为艺术家是乐观其成的,希望艺术市场健康发展。”3对于艺术家来讲,作品权益拆分并不会使艺术家作品像在画廊和拍卖公司那样真正被交易出去,这对艺术家来讲是没有任何损失的事情。

但客观来讲,艺术家让自己的作品在文交所进行交易也是把“双刃剑”,因为在文交所的平台上作品的价格波动会更透明,如果作品定价太高或者由于目前的交易规则所限导致上市作品交易价格的大起大落,反倒不利于艺术家作品未来的市场表现,难道艺术家不在意这样的风险吗?

都是“拆分”惹的祸?

即便排除上市资产包评估标准缺乏科学性与权威性等一系列技术性负面因素,天津、深圳、上海文交所究其本质都是做“权益拆分”。但无论是风生水起的权益拆分还是以画廊、拍卖为主的传统艺术品交易模式,其现金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投资带来的收入流,而非艺术品本身所内生的现金流。换言之,如果没有收藏家或者投资者出更高的价钱把艺术品买走,该艺术品就无法产生出现金流。艺术品产权拆分或是类证券化交易实际上是唯有投资者前赴后继地向上撮合竞价才能带来投资收入流,才有可能让前期艺术品产权拥有者获得溢价,而这无疑带有典型的庞氏金融特征。

最终,已经没有人关心究竟上市的是谁的作品,打包出售的艺术品被拆分成多少份,每份值多少钱,价格是否合理,这些交易中最核心的问题其实已经可以被忽略不计,即只要有更高的出价者接手,这种产权交易的把戏就可以继续下去,售出者就得以获利退出,而其所获得的收益则取决于接盘者以何种价格购买艺术品的部分产权。当然这其中充满不确定性,如果潜在的买家出价低于售出者的出价,那么交易将失败。天津文交所不断的跌停就是这种不确定性真实的写照。

从本质上来讲,目前这种产权交易拆分出的是虚拟产权,而不是艺术品的实物产权,通过这种方式投资者根本不可能通过收购作品拆分出的绝大多数份额实现对作品的“控股”,想要真正获得作品的所有权按照现行交易规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品实物产权的转让应该是文化产权交易所下一步合理的发展方向,否则,“产权拆分”就变成了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

并且,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有关部门对各地的文交所进行监管,而缺乏有效监管,投资者权益就得不到有效保证。虽然,国务院正准备出台政策对文交所进行整顿,规范文交所的发展,这无疑对文交所未来的发展和保证投资者的权益都是一件好事。但最后还是要提醒想参与艺术品产权交易的投资者,购买拆分成若干份的艺术品产权实际上你很难真正拥有一件艺术品,更获得不了收藏艺术品所能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这完全是一种投资行为,并且它还不像看上去那么美!

1 来源:《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文化产权交易所的难题》毕武英2011年1月21日
2 来源:《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分拆权益:小资本玩转大艺术》2010年10月21日
3 来源:《艺术市场》2010年9月刊《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