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扬:子宫战士

《子宫战士》,2013年,1920×1810高清3D视频,10分15秒
《子宫战士》,2013年,1920×1810高清3D视频,10分15秒

《子宫战士》是一部半开源作品,在其中艺术家创造了一位无性战士的角色,其造型的灵感来源于女性子宫的形状,和人类张开双臂、双腿并拢站立的形象十分相似。在3D动画中我们看到这名战士身披铠甲,展示着自己拥有的一系列与生物遗传功能相关的“超必杀”技能。它的OP片头预告曾在UCCA去年的“ON | OFF”展览中露面,这次在上海的展览是作品动画部分(3D动画,彩色有声,10分15秒,作曲:Squareloud)的完整版首映,以及在“艺术市场”框架内的一次全面展示。展览的布局是以动画投影播放区域为中心,在四周的展墙上以不同形式的系列衍生作品做足文章:跨界合作的限量T恤、子宫战士的座驾“骨盆战车”雕塑、资料设定集、各种数码喷绘输出。这些只是这一筹备一年多时间作品陆续发布的一个重音。

生物、战士、配色等元素和作品呈现出的风貌能够看到艺术家接受和认同的日本动漫文化。这不仅局限于人物设定、原画、衍生品内容以及“角色扮演”等形式和美学特征,也是针对传播这些文化的现代媒介而言的。被来自不同群体的人们接受、收到来自更多不同领域的反馈是让艺术家期待的事。因此她也选择了半开源的设定,让作品自身有不断的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子宫战士》中除了夸张、超现实的动漫美学之外,对于社会心理学中的不少课题有非常明确的态度。子宫战士拥有的“超必杀”,例如“DNA基因攻击”、“染色体攻击”指涉了生物信息学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对于自然环境恶化,以及诸多不可抗或者未知因素导致的疾病或基因突变引发的集体焦虑。我们也可以看到面目可憎的“婴儿系武器”目露凶光,时刻待命。这挑战了大多数人的道德观念,但道出了一种现实:孩子不全是可爱的。在旅途中几乎人人都会厌烦那些哭叫不停的孩子们(我们开始使用“熊孩子”这样的语汇)。

需要注意的是,从艺术家一贯的工作方式来看,她并不是激进的批判者,而是怀有一种想要平实的,从生物学的角度去阐述一些基本事实的心情。这些“基本事实”包括社会生活中根深蒂固又随处发生的偏见(她曾经用于作品的青蛙尸体其实是医学实验结束后要被销毁的样本,却常遭到不明情况的误会和中伤);人的生物性经常被忽视和弱化;学科前沿与大众认知间的差距不断加大引发的连锁反应。对这些问题的解读也来源于她经常参加专业学科研讨会,了解脑科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现有技术。跨学科的知识储备使她的作品超越了停留在探讨“可能性”或者证明“相关”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