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象天使
2023年06月05日
|
托马斯·吴,《平面国》,2001年
默塞特纸上丙烯、丝网印刷、激光切割木面、铅笔、水粉,118.5 × 88.5 厘米,共6幅
“我想象天使”展览现场,花厅计划,修道院公寓,上海,2022年
摄影:叶枫荻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花厅计划
在上海2022年的夏天谈论卡夫卡式的社会和官僚主义再合适不过了。位于修道院公寓的一场关于天使的展览也十分应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塞雷斯将天使描述为“信使”或“命令传达者”。当然,这些说法遮蔽了天使本身的主体性,同时助长了他们所传达信息的真实性或权威性。尽管想象中的天使形象是相对宏伟的(他们通常有美丽的外表和强有力的翅膀),他们的角色却相对简单,至少看起来是这样。但众所周知,表象是有欺骗性的。策展人黄格勉策划了一个基于天使学的展览,将宗教、幻想、民间传说、炼金术、诗歌和浪漫主义交织在一起,其中的美学方法既是对问题的遮蔽又是一种揭示。
“我想象天使”展览现场,花厅计划,修道院公寓,上海,2022年
摄影:叶枫荻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花厅计划
正如乔治·阿甘本在其著作《王国与荣耀》(2011)一书的第六章《天使学与官僚机构》中所分析的,“有时,如在特图良的著作中,世俗君主的管理是天使部的典范,而在其他时候,天国的官僚机构为世俗提供了原型。”显然,第二世纪的基督教作家特图良在宗教演变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在人间和天上的秩序之间进行类比了。这种关系在此后的岁月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郭锦泓,《纯白的纯白的xxx与xx》,2022年
桌面、文具、人工翅膀、假花、木球、毯子、雨伞、蕾丝、镜子、硫酸纸、棉布、喷漆、布面油画、声音装置,尺寸可变
美凯龙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我想象天使”展览现场,花厅计划,修道院公寓,上海,2022年
摄影:叶枫荻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花厅计划
展览中郭锦泓的装置作品《纯白的纯白的xxx与xx》(2022)占据了楼梯旁的整个房间。这是本次展览委任创作的一件作品。正如标题中所描述的那样,它到处都是白色。白色的天使翅膀、蕾丝花边、纸张、眼镜、棉花、雨伞共同构成了一个场景,仿佛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天使掉进了这个书房,砸在了桌子和文件上,然后“噗”一声,消失了,留下了这个混乱的局面。这是一幅有意未完成的静物画,在洛可可风格的画作中也不会显得突兀。另一方面,作品暗示了各种联系:天使、天使学和官僚机构。在这个房间里播放的天使配乐增强了戏剧性和悬念的感觉,但这个房间只有20平米见方的规模,以及它在楼梯旁边的位置,打破了所谓的沉浸式体验。
另一件颇具戏剧性但色调较暗的作品,是艺术家二人组欧森/迪特-席琳的摄影系列《大洪水的后裔》(2020)。这些不饱和的、几乎没有颜色的照片,描绘了身穿亚麻长袍、脸部被遮住的人类形象,他们在平静水体上的木筏(或漂浮的码头)上或站或坐,仿佛是大洪水的幸存者。画面的宗教含义是显而易见的。考虑到创作的年份,作品可能是对新冠大流行的回应,同时影射了《圣经》中的大洪水。静止的水和同样静止的人形加强了场景中的紧张感,暗示着另一场风暴之前的平静。这五幅作品具有伯格曼式的美感,仿佛电影剧照一般,创造了它们自身的另一种流动性。
欧森/迪特-席琳,《大洪水的后裔》,2020年
以漂浮码头、针织物、灰烬、桨、橡苔、合成皮草、各种纺织品和湖泊碎片组成的表演,76 × 54 厘米,共5幅
“我想象天使”展览现场,花厅计划,修道院公寓,上海,2022年
摄影:叶枫荻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花厅计划
在另一个房间里,托马斯·吴的六件丝网印刷拼贴与水粉画作品系列《平面国》(2001)从天花板悬挂而下。作品由有机玻璃固定,观众可以看到每件作品正反两面的内容,一面是现代科技产品如卫星、飞船组成的类似天体图像的拼贴画,而另一面则是来自大众媒体的文字段落。这种“两面性”是艺术家对技术如何影响人类的直接呼应。作品的创作年份2001年是互联网接管一切之前,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作品可能有点简单——今天的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是难以估量且不可逆转的。但作品看似的“简单”更强调了技术发展令人不安的方面。壮丽的基础设施建设或华丽的宇宙景观可能掩盖了黑暗的真相。
“我想象天使”展览现场,花厅计划,修道院公寓,上海,2022年
摄影:叶枫荻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花厅计划
策展人把展览构建成了一个浪漫主义的欧洲风格的剧场,以此用过去批判当下,用想象批判现实,用外来批判本地,而当下、现实和本地却越来越难以阐述。在这个公式中,标题“我想象的天使”的潜台词是“我无法相信现实”。
卜生,常驻上海的写作者、翻译。
柳芳南译自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