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逊:兽儿们

展览现场 2009 纽约马克思·波太奇画廊

人类总想要将某种程度的和谐强加于自然之上——把动物画在画上,或隔开养在动物园里。但孙逊最近在纽约马克思·波太奇画廊(Max Protetch Gallery)举办的展览“兽儿们”(Animals)全盘否定了这类田园诗般的愿景。相反,在孙逊的动物园里,无论是马、乌鸦、蝴蝶,还是猪和乌龟,所有动物形象都隐隐透着威胁。经墨汁和水彩着色的动物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各种媒介上:像风琴一样的折页书、灯箱、胶片,以及一面巨大的包含墨水画和纸质剪影的装置墙。还有地球、枪支、核爆和其他一些人类世界的碎片点缀其间。

若说孙逊在艾塞克斯大学驻村期间创作的这件最新作品是受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动物庄园》的启发,这一点也不令人惊讶。在他一本折页书的首页写着“人民草图”几个字(Sketch of the People),意即展览中的这些动物其实是人性的体现,就像它们在《动物庄园》里对应的角色一样。所幸的是,孙逊的艺术作品还使用了许多其他象征符号,因此观者大可不必大费周章地将艺术家的创作对象与奥威尔的反集体主义叙事一一对应。图像的水墨画技法一再使人联想到传统的中国画。片中有一个场景是一张虚构的星座图,让人忍不住想起黄道十二宫。这些关联使展览富于一种暧昧的象征性,令观者如坠五里迷雾,隐约感到不祥。描绘核爆炸的艺术显然已很难称之为乐观,但展览光怪陆离和不祥的基调却不仅来自其内容。尽管传统中国绘画的要素安排都会考虑构图的平衡,孙逊的动物形象却常常看似有意被安排成简单随意的几列。名为《人民共和动物园七号灯箱》(People’s Republic of Zoo Light Box#7)的作品以典型的水墨画风格表现了一朵鸢尾花。但这朵花占据了靠近构图左侧的位置,显得很不稳固,一瓣花瓣甚至顶住了画框的边缘。尺寸也很混乱:十只鸟加起来体量也不抵展览上一只巨大的螃蟹。于此同时,装置墙上遍布墨迹,显示出颜料与不相容、不吸水的墙面这两种媒介之间的冲突。

由于形式几经斟酌,绘画风格卓越,孙逊的作品自然精致得犹如实物。而这些作品无论看上去多么自成一体,最终仍是为了共同描绘一个寓言世界而生——就像“三丽鸥”饭盒和体恤衫(请原谅我将一个波普的类比用在这个绝非波普的展览上),只有当与HelloKitty及其伙伴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时才有价值。《人民共和动物园》(The People’s Republic of Zoo)系列作品被编上了号,暗示着它们原本是一个整体。

也许孙逊的视角与他曾长期投身电影界的经历有关:无论胶片还是光碟,都不太可能成为摆在那里供人膜拜的陈列品。艺术家在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求学期间,就初次尝试制作动画。2006年创建π格动画工作室后,他的作品突破了美术馆和画廊的局限,开始频频在电影节上亮相。有人认为孙逊电影人的身份令他可以自由地在艺术界以一个调皮戏谑的姿态自居——特别体现在他对创作主题的选择上。可以说近年来,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肖像画和具象作品的供给和需求量都在逐年增加。而在孙逊的作品里,除了偶尔出现的人骨架以外,我们几乎看不到人的影子。敏感的艺术家似乎是在有意抵制外部世界对用中国面孔定义中国身份的艺术品的强烈需求。

在分析孙逊探索民族和身份的独特手法时,可以将他和美国艺术家卡拉·沃克(Kara Walker)的作品做一番比较,也许能够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巧合的是,沃克是纽约素描中心校友,而孙逊去年早些时候曾在那里办过展览。二人的作品风格虽然迥异,但都意图借用不和谐的暴戾场景,通过间接的手法捕获各自代表的民族中有分量感的历史。孙逊的展览恰是以这种暧昧的姿态成就了最强有力的表达。(而他的作品里明显的地缘政治内容,依我个人品味来说,却有些过于直白:蘑菇云的形象除了显而易见的恐怖,很难再被赋予更深刻的涵义)然而总体上讲,艺术家在“动物”展中所作的批判是很微妙的——小心!事物也许比看上去要复杂得多。     Dawn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