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条史生 东京森美术馆馆长

十月,张洹的大型个展“问孔子:张洹个展”将在修整一新的上海外滩美术馆拉开序幕,此次展览将由日本著名评论家和策展人、东京森美术馆馆长南条史生策展,近日在张洹个展的新闻发布会后,我们见到了南条先生。

LEAP: 您很早就开始参与策划国际性项目,比如1988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开放展”,能否回顾一下当时的经历?

南条史生: 记得在1988年之前,几乎没有亚洲艺术家在美国、欧洲的主要博物馆和双年展展出。因此当我受邀策划1988年威尼斯双年展时,我就推荐了六七个日本当代艺术家(当然还有几位美国的艺术家)参加。我认为当时的这个邀请,说明了西方开始关注到当时日本这样一个在亚洲的经济崛起体,想从中发掘新的地区的艺术形式,但是当时西方世界其实并不了解日本的当代艺术,我希望从中做一个桥梁,把日本的艺术家介绍到西方。

LEAP: 在策展过程中您是如何去挑选作品的?

南条史生: 我一般会考虑选择后现代主义作品而非现代主义的作品。对我而言,现代主义作品多不涉及故事性,并且过多的注重在色彩或造型方面,比如现代主义的极简主义、抽象艺术等。后现代艺术则不同,艺术家常常在作品中影射故事、社会背景或是神话故事,并且常常取材于当地,不仅能对现代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也可以让观众了解区域性的文化。

LEAP: 这次来中国策划张洹的个展是因为怎样的机缘?

南条史生: 我大约在20年之前就认识张洹了,一直很欣赏他的作品,也非常了解他这些年来在创作上的发展与变化,同时我跟上海外滩美术馆一直有着很好的联系,也是美术馆的学术委员会成员,这次的合作是很自然而然促成的。

LEAP: 为什么会想到以“问孔子”为此次展览的主题?是否与之前天安门广场放置的孔子塑像事件有联系?

南条史生: 是有联系的,孔子塑像的出现又消失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很值得探讨。张洹也将在这次的展览里展出他新创作的一座巨型的孔子塑像。而整个展览的基本概念其实是源自于张洹长期以来对于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艺术家期望以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背景,来讨论目前在经济和社会的剧烈变革之中,在面对能源和气候所提出的挑战之时,我们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地位越发重要,我们所应该和能够担当起来的责任是什么?与此同时,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归属又在哪里?艺术家本人在这里提出的问题,虽然很多在短期内是无解的,然而我认为通过这些提问,使观众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同时思考自己的答案,这就是艺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LEAP: 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之后,您主持的森美术馆是否有什么展览上的调整?

南条史生: 九月,我们将在美术馆策划一场与建筑有关的展览,这个展览是关于日本新陈代谢派的建筑师对未来城市的一个构想。这个构想中,设计师考虑在离地面很高的地方扩建人工地面,并在上面修建高且具有未来风格的大楼,楼内的房间则是一个个胶囊构成。由于大楼设计在离地面10米高的地方建立,如果实现,这些民房将不会被飓风海啸冲倒,会很有实用意义。在这个展览的同时我也将参与组织一个座谈,将邀请艺术家、官员、设计师、建筑师一起讨论如何以一种创意的方式来帮助重建震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