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宣传栏

《小知识》(正面), 2011年,木板、丙烯酸漆,185 × 122 × 7.5厘米

宣传是单向度的,有效宣传的前提条件是信息的单向流动。但是,有没有一种媒介宣传能够帮助自我反思?这种宣传会采用什么形式?这种宣传中观众会不会发现另一个自己的凝视?

王卫在Boers-Li画廊举办的个展“宣传栏”带给观众的恰恰就是这种效果。展览展出了两件作品。第一件是丙烯绘画《小知识》。这件作品的内容取决于观看的角度:从正面看,画面上是“小知识”三个汉字;从左前方看,是一只猛虎;从右前方看,是一只红色熊猫。第二件作品《宣传栏》和展览同名,按1:1的比例复制了北京动物园的宣传栏。这种宣传栏原本张贴的是我们在《小知识》中看到的那种动物图解,而王卫的宣传栏则镶满了镜子,除了反射周遭环境之外,不提供任何别的信息。

“宣传栏”也可以被译为“公告栏”或“广告栏”。画廊别出心裁地将“栏”译为“pavilion”,意在强调宣传栏在上世纪中叶以“单位”为中心的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凝聚作用。在当时,宣传栏促进了公共生活的展开:人们往往聚集在公告栏周围,谈政治或聊时事。但今天的公共政治生活已经转移到别的场域。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掌上触摸设备获得资讯,而宣传栏这种带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传播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被更先进的媒介和信息所取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宣传栏日益过时,仅仅还有一点猎奇的价值,就像那些不幸被关在动物园笼子里的动物一样。

北京动物园一直是王卫创作灵感的来源。在2009年北京艺术文件仓库的展览中,王卫用从动物园周边地区搜集的马赛克创作了装置《自然史1》和《自然史2》。这两件作品分别以海鸥和几何图案为主题,采用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特有的配色风格。北京动物园是一种象征;它不仅是童年和怀旧的象征—所有那个时候在北京长大的孩子都有动物园周末游玩的经历—还象征着那个比今天更加纯粹的时代和秩序。

王卫对空间有着持续的关注,特别是那些意识形态在其中展开的空间。在展览“宣传栏”中,艺术家延续了这个关注点。就此而言,艺术家尤其关注那些完全不能对“权力”加以诠释的空间。2003年,王卫在长征空间用砖头建起一间没有门和窗户的房间,然后又将其拆除(《临时空间》)。在当时的时代和地区(新世纪初年;中国大陆)背景中,这件作品将“无用性”作为对空间进行社会批判的武器。

本次展览的作品也同样脱离了原本的用途,脱离了原初存在的语境。当然其形式仍然让人联想到它曾所处的意识形态和体制环境,但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人所遗忘。在王卫看来,那段历史仅仅逝去,远未死亡。当你回头再品读这些形式、年代以及相关的文字和思潮时,你会发现自己不曾离开它们一刻,发现历史始终伴随着自己的存在,就像镜像永远伴随着镜子一样。 贝安吉(由陈旷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