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罗森克朗茨/伊斯莱尔/海耶斯/范·登·多佩尔

埃迪·皮克,《他不需要知道》,2012 年,镜面不锈钢绘画,100 × 140 × 5厘米

埃迪·皮克

“每个人都无法停止谈论埃迪·皮克!”这句话在今年3月的伦敦被反复传说,甚至令人稍觉厌烦。的确,这位年轻艺术家在英国首都的好几家知名画廊举办过展览,而且每家画廊彼此间相隔不远。单单在3月,皮克在哈克尼细胞工程空间举办个展,还参加了位于伦敦上流住宅区的乔纳森·瓦伊纳画廊和萨迪科尔斯画廊总部举办的群展。皮克的创作看起来早熟得诡异,他将所有最新的事物融合在一次庞大的、异质的、装模作样的、充满性挫折感的艺术实践里。从雕塑、拼贴、录像到表演,皮克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他的镜子系列作品,他在镜子的反光面上把碎石子摆成笑脸形状,然后喷满恶心而张扬的霓虹漆。在他创作的其他一些霓虹镜面系列作品中,也会出现“HE DOESN’T NEED 2 KNOW”和“HETRO BOYS”等文字。而在其编排老套的表演作品中,他善于展现浪漫而美丽的年轻男子的裸体,表达同性性向的意愿无疑明显,但似乎也有异性性向的因素在内。

2012年4月,皮克的作品参加伦敦维拉画廊的展览“红宝石”。接下来的几月,我们将会看到他的作品在赤森哈勒画廊以及泰特新馆“油库”展中展出。皮克2006年毕业于斯莱德美术学院,现在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进修硕士学位。

帕梅拉·罗森克朗茨,《因为他们想钻孔》,2012 年,展览现场,纽约米格尔·阿布雷乌画廊

帕梅拉·罗森克朗茨

人们很难弄清楚帕梅拉·罗森克朗茨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走进她的绘画和雕塑展—如果能够这么定义她的作品媒介的话—你会看到墙上涂着平实的淡粉色,几瓶佳得乐运动饮料摆放在墙角,墙上挂着白色的单色画,真人大小的透明有机玻璃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将房间分隔开来。乍一看,罗森克朗茨的作品出现让人纳闷的真空,还带着奇异的商业化气息。挂在墙上的是冰冷的,金属质地的毯子,上面留有一位穿着衣服的女性身体的印记(明显是在呼应伊夫·克莱因1960年在创作作品《人体测量学》时,用女性裸体作为画笔的创作手法);各种人造色彩的树脂填满了斐济和依云牌的矿泉水瓶。在这里,媒介即讯息:罗森克朗茨如此恰当地采用了艺术史的语言—单色作画,类似墨迹的印记,肤色的比喻等等,并将其转译为越来越商业化的菜谱。她的全部作品都在表述:今天,艺术家的角色和商人相同,因为他们都是创作者和创新者。上述看似空置的淡粉色墙壁实际上用的是随处可以买到的由拉尔夫·劳伦生产的白色颜料与佳得乐饮料调和涂刷而成。佳得乐本身则象征着“代谢的货币”,或是隐喻艺术家创作艺术品,抑或是观众想要领会艺术品所需要的能量。

罗森克朗茨曾就读于瑞士伯尔尼美术学院、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比较文学系以及阿姆斯特丹里克斯美术学院。她最近与尼古拉斯·甘巴罗夫在纽约瑞士研究所举办了双人展,也在代理其作品的曼哈顿米格尔·阿布雷乌画廊举办了个展。

阿列克斯·伊斯莱尔,《As it LAys》,2012年,展览现场,纽约瑞纳·史宝林画廊

阿列克斯·伊斯莱尔

阿列克斯·伊斯莱尔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典型洛杉矶艺术家。伊斯莱尔在好莱坞出生和长大,做过一些古怪的道具、布景设计,也尝试着让洛杉矶这座对他的艺术实践而言至关重要的城市散发出空洞的魅力。在纽约瑞纳·史宝林画廊的展览中,伊斯莱尔首次展出了“As it LAys”项目,集中呈现了三十位洛杉矶名人的采访照片,其采访对象包括美发教主维达·沙宣、人见人爱的近95岁的女演员菲利斯·迪勒,以及过度严肃的演员兼饭店老板麦克·周。伊斯莱尔戴着墨镜,西装革履地坐在有如上世纪80年代俗气的脱口秀场景中面无表情地访问了这些名人们。访谈问题从带有哲学深味的“如何平衡信心与谦虚?”到让人会心一笑的“选择巧克力味还是香草味?”出人意料的是,伊斯莱尔总能得到诚恳的回答。

当被问到“哪家做的奶昔最好?”时,麦克·周给出了一段认真又怪异的回答,他说:“我真的不知道,有时候我会在乔尼·洛奇快餐店点个奶昔吃?奶昔就像其他的菜一样,需要制作。所以奶昔不像咖啡,不像橙汁,不像其他的饮料。奶昔通常是用冰淇淋做的。传统角度讲,奶昔有自己的结构,也就是说,作者的意图就体现在里面。一切事物都有重点,有‘窍门’。‘窍门’是中国话,‘窍门’中包含着所有的秘密,所有的技术,所有的方法论,所有的技巧,并且不止于此,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词。因此当我说‘奶昔’时,这个词指的就是奶昔的重点所在⋯⋯它包含了所有重要的东西。”

阿列克斯·伊斯莱尔曾就读于耶鲁大学,2003年取得学士学位。随后于2010年在南加州大学罗斯基美术学院取得艺术硕士学位。最近他参加了乔尔·梅斯勒,本杰明·戈德斯尔和埃莉诺·凯雷在纽约Soho策划的“大洛杉矶”展览。代理其作品的纽约的瑞纳·史宝林画廊和柏林的佩瑞兹画廊也于近期推出了他的个展。“As it LAys”展览项目也将于2012年5月在洛杉矶当代美术馆展出。

莎朗·海耶斯,《口述DJ》,2010年,7月24日,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莎朗·海耶斯

“我有好多事想要对你讲”是莎朗·海耶斯即将在纽约惠特尼美术馆举办的最新个展的标题,这句话也恰巧碰触到了海耶斯的创作核心。上世纪90年代早期,她混迹在纽约的酷儿音乐和戏剧圈子里,艺术创作日趋成熟。海耶斯艺术的独特性在她的演讲表演中凸显出来,她重新塑造和削减着我们的身份,热衷于构筑我们的集体意识,从公共记忆中淡出的倾向都被融入她的创作中。在其古根海姆美术馆的最新展览中,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建筑底部被鹅群和穿梭其间的游客包围着,就是在这座著名的圆形大厅中,你会听到莎朗·海耶斯录制的DJ唱片。“如何与你的宠物鸟交谈”这类手册中的句子,以及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都被海耶斯广泛用作DJ采样的素材。这些语句有的陈旧老套、有的则十分怀旧,带有某种莫名的熟悉感。

尽管在惠特尼美术馆的展览算是她在美国美术馆中的首次个展(其最早的参展经历是2011年11月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海耶斯却在境外的诸多机构屡有展出。其中值得关注的展览有:2011年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丹麦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览“在翻译中发现”;2010年马德里瑞内索菲亚美术馆,由林恩·库克和道格拉斯·克林普策划的展览“混合使用:曼哈顿”;2010年惠特尼双年展,由弗兰西斯科·波纳米和加里·卡瑞恩·穆拉雅尼策划;以及最新的在PS1当代艺术中心由克劳斯·比森巴赫策划的展览“大纽约”。

海耶斯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跨学科工作室取得艺术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惠特尼独立工作室项目。现今就职于纽约大学库伯联盟,作品由柏林坦雅·莱顿画廊代理。

哈姆·范·登·多佩尔,《无题》,2012年,4件,每件50 × 40厘米

哈姆·范·登·多佩尔

作为生活在柏林的荷兰籍艺术家,哈姆·范·登·多佩尔通过其创办的在线画廊“因特网俱乐部”,最先在艺术网络社区里被人熟知。2008年至2009年间,“因特网俱乐部”为全世界的新晋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他们创作的优先机会。快进至2012年,我们发现网络画廊和网络俱乐部已被Tumblr(一个微博客网站)和Instagram(智能手机图片共享软件)所取代。之前靠网络生存的艺术家们,比如范·登·多佩尔,已经融入了基于对象而运行的当代艺术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范·登·多佩尔最近在伦敦威尔金森画廊推出了个展,这家画廊曾因一手栽培出美国传奇艺术家琼·乔纳斯而广为人知。展览于2012年3月举办,范·登·多佩尔将之暗自题名为“关于”。圆形球体状的有机玻璃片雕塑,通过小球做的链条悬吊在画廊的天花板上。悬置的链条、网状纺织物等等让人联想到串联系统的物品图像,也映射在这些半透明的有机玻璃片上。在雕塑旁展出的是层层叠叠的拼贴画,这些画大多来源于一个在年轻艺术家之间流行的社交网站DeviantArt。范·登·多佩尔还策划过一个名为“杜鹃花”的致敬展览,此展览2010年首次在阿姆斯特丹W139空间亮相,后于2011年巡回至伦敦空间画廊再度展出。范·登·多佩尔参加过的展览有:纽约新当代美术馆的展览“自由”(2010年);意大利布雷西亚林克艺术中心的展览“收集全世界”;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因特网馆内的展览“新浪潮”。范·登·多佩尔曾就读于阿姆斯特丹的皇家艺术学院和自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