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白做

《白做山》,2011-2012年展览现场,2013年
《白做山》,2011-2012年展览现场,2013年

汇集宋冬1990年代中期至今作品的个展“白做”,占据了佩斯画廊位于曼哈顿西25街的三个空间中的两个。位于534号的较大空间以录像、雕塑、摄影及装置等形式展示艺术家1994-2012年的行为创作,而位于510号的空间主要展出以雕塑为主的新作品,是宋冬取材于北京房地产大繁荣中建筑废料的计划的延伸。两处展出作品的媒介、影响与效力大为迥异,又在两个层面上发生关联:如展览标题所示,这些作品都在探讨“白做”的意义并记录人类活动的诗性、政治、社会影响,同时也表明宋冬在结合西方观念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实践方面的领袖地位。

位于西25街534号的行为作品展缺乏销售以外的策展考量,似乎所有待价而沽的作品都在陈列范围之内。比起摄影及雕塑,展览中的录像作品更能体现艺术家的意向性和活力。录像与行为同属基于时间的艺术,个体作品也因而更有自主性。一面墙上展示着包括《砸碎镜子》(1999年)、《烧镜子》(2001年)、《水中捞月》(2001年)和《漂浮》(2004年)在内的五件录像作品,其中都出现了破碎、燃烧或经过视觉扰乱的屏幕、镜头和窗户。对摄影机镜头功能的探究使人想起1970年代初期观念及录像艺术大师琼·乔纳斯和丹·格雷厄姆,不过宋冬将这些概念与当代中国风土结合起来。譬如我们看到诸如通勤中的上班族一类日常北京街道图景,但画面所在的平面会受到干扰,从而引发观者对于观察和监视行为的讨论。

记录宋冬早期行为艺术的实物作品则不那么令人信服。在《哈气》(1996年)中,宋冬在天安门广场俯卧了40分钟,直到他呼吸所到的地面上结出一层薄冰。宋冬的姿态固然有某种独特诗意,这件作品本身却以一对巨大的双联灯箱形式展现,其售价超过10万美元。

在一系列关于奇特汉英翻译的作品和一部记录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垃圾山计划的定格动画之外,位于西25街510号的展览还首次展出了规矩得令人失望的全新雕塑《白做山》。这个计划与2012年基辅双年展、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和200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一脉相承,通过对建筑工地废料的再度利用展现“穷人的智慧”。然而此次佩斯展出的《白做山》制作过于精良,未能体现其本意包含的(贫穷的)纷争。

画廊大厅墙面上的文字出自佩斯北京总裁冷林的手笔,文章在宋冬的创作语境中讨论中国先锋艺术家黄永砯不言自明的作品《〈中国美术史〉与〈西方美术史〉在洗衣机里洗两分钟》(1987年)。冷林写道:“最终,这一过程生成的纸浆得以展出,去文明化的‘西方’与‘东方’也在此融合。”此次展览固然有其可贵之处—宋冬清晰地展示出他对东西方艺术史系统而诚恳的研究—但艺术家对二者的同等坚持以及对发展独特视觉语言的迟疑,不免使观者感到有所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