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 王功新二十年影像艺术展

《上拍的血色》 5频道同步录像装置作品,8分钟
《上拍的血色》,5频道同步录像装置作品,8分钟

二十年前,北京艺术家王功新在威廉斯堡待了十年之后回到了中国,带回了他对新媒体和视频艺术创作的新想法。他归来以后做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在他家胡同的地上挖了一个洞,竖起了一根杆子,用放在杆子顶上的监视器播放《布鲁克林的天空》(1994),让他的观众们似乎觉得穿过了地球窥探到世界的另一端。当然,这件作品是美国表达方式“挖个洞到中国去”的反演,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预示了当今艺术世界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密切相互关联。

在OCAT上海馆的展览“在·现”中,王功新通过一系列黑白照片呈现了《布鲁克林的天空》的文献记录,唤醒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新媒材的记忆:很新,也很原始——天空只能被表现为深浅不同的灰,而不是明亮的蓝。他的这些关于第一次实验的文献记录与他的最新创作的视频有着鲜明的对比,后者充满惊人准确、生动的细节,以及有意低调处理的色彩。技术的飞跃既刺激又恐怖,经历了那些变化和置换的艺术家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回过头来进行反思,到底他的过去留下了什么,历史的哪些方面继续影响他的创作。三件在巨大屏幕上放映的多通道视频作品中的每一件都受到了历史艺术作品的启发,重新解读了某些图片的力量和持久性,尽管在这个时代,图像因为生产过剩已经大大丧失了表现力。

在库尔贝的《画室》(1854-1855)中,艺术家正在聚精会神地描绘风景,忽略了他身边的裸体模特,避免了充满画面、围观他作画的人群造成的干扰。在王功新的《谁的画室》(2015)的画室里,他的来自中央美院的模特们挤满了装置中央的一块屏幕,毫无羞耻心地大胆面对观众。在她们的旁边是中国各行各业的人们—建筑工人、办公室经理、潮人、农民,每一群人都占据了一块屏幕,面露困扰,身体僵硬。从整体来看,这是一位当代艺术家进行的一项社会学研究,视频的旁证让现实更加真实。

在《上拍的血色》中,王功新借用王式廓的革命主义代表作《血衣》中描绘的人群表现了他对艺术拍卖的最新的看法。在王式廓的绘画中,一群农民满怀愤恨地把一名地主带到共产主义战士们的面前。在王功新的视频解读中,在一位优雅的女士挥舞一件亮红外套的同时,一群男女商人举手竞拍。红色的液体——是酒还是血?——倒满了酒杯,溢出来,流了一桌子。这种场景很容易被解读为拍卖给艺术家带来伤痛,以及商业化给艺术带来破坏。

表现力最弱的是《雷哥的故事》(2015)。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捕捉了许多正在看书或者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读者的系列影像。雷锋宣传神话的复杂性并没有在重现中得到体现,虽然许多人会认出主人公的姿势出自雷锋正在阅读革命书籍的那幅家喻户晓的照片,但该照片往往被认为是的媚俗品。这件作品也许没法打动年轻的观众,因为他们成长的年代已经不是王式廓经历过的无休止地暴露“文化大革命”图示的那个年代。然而,这应该无损于此次展览的成就,即使对过去毫不知情,人们也应该清楚此次展览抓住了当今中国的基调和焦虑。

有些人会把王功新的装置解读为对伪装的评论:现实主义贯穿了整个现代时期,从前印象派绘画到革命历史画,到当今能捕捉到拍摄对象脸上每一个毛孔的数字技术。然而,在这个后图像处理拟像时代,最好把这些作品看作是超现实小说、一位大师级艺术家的精湛创作。

文:芭芭拉·波拉克 翻译: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