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生活本身的图像——陈侗的百科全书:他的生活和艺术项目

如果生活什么都不是,只是一连串的图像呢?如果生活只能通过一连串的图像而保留下来呢?陈侗热爱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陈侗描绘图像,他的画抓住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不苟、全面、连续而又情色。他的画因为精确的表达和丰富的细节而令人着迷;随着独特的情节流逝的片刻被典型的构图和设定凝固了下来。

小说、电影、故事、围绕着他的生活场景是陈侗艺术创作的源泉。叙事是他的兴趣所在。艺术家已经在广州生活了将近四十年,广州的生活方式愈发让他觉得艺术之源就是生活。然而,他也知道抓住生活的细节并且使之进入艺术领域需要更多东西才行,而不仅仅是依赖现实主义。“阅读和绘画显然是两种不同的事情,”陈侗说,“一个是把东西放进去,一个是把东西拿出来。但如果把它们比喻成拳击,它们就是完全相反的两个动作,阅读是收拳,而绘画是出拳,是同一个动作的分解,目的是打击。收得越有力,打得也越狠。或许你会说绘画的源泉是生活。但如果不通过读书形成一整套处理艺术与生活微妙关系的观念,生活不会自动跑到你跟前,或面对太多的生活你也无法选择。”

陈侗通过阅读发展出来了什么概念呢?艺术家着迷于法国新小说,特别是阿兰·罗伯-格里耶的作品,他以罗伯-格里耶的作品为参照解释了那些概念。陈侗使用了两个概念定义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一个是反功利,另一个是色情。对于罗伯-格里耶的电影和小说,他说道:“我得公开地说:色情除了属于艺术,别的什么都不是。 因此鞭子, 同时带来痛苦和快乐,它是艺术的符号工具。如果不是为了艺术,人们没有任何理由要使用鞭子……尤其是当我们不得不利用形式来完成一个艺术命题时, 我们得十分小心地避免被现实利用。……只有色情,毫无进展的游戏,由于其根本上无用,只能被当成观念来对待。”

这些概念又是如何进入了他的绘画呢?描绘广州日常生活场景的“广东百科全书”(2006)就是一个例子。这座南方大都市日常生活的生命力和稀奇古怪之处都被描写的细致入微。但是似乎没有一个细节是特别突出的。其中的人物也是如此:没有主角;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表现了艺术家叙述的某一段情节。就像是新小说一样,陈侗在这里运用了主体某种形式的碎片。姿势和动作都表现为娜塔莉•萨洛特称之为“取向”的东西——动作细微得难以描述,但是确实存在。经常被陈侗提起的另一个概念就是“过程”。对过程的理解不能放在创作过程中,而需要放在“成为”的意义中考虑:过程是意识的流动,是存在的流动。

“碎片”和“成为”的概念以一种很重要的方式进一步与艺术家本人联系在一起。陈侗很少只画一个人物,人如其画,他本身也很多元。他是艺术家,是广州美术学院的老师,还是出版人,以及许多艺术项目的发起人和创始人。其中最突出的项目是博尔赫斯书店(自1994年起),与艺术联系跟紧密的博尔赫斯书店当代艺术机构(自2007年起),以及录像局。当问到比较喜欢哪个身份的时候,陈侗回答说,所有的身份他都喜欢,因为都是他艺术家身份的一部分。这些机构的目的在于通过文学的方法展示艺术创作,通过艺术的过程展示文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陈侗不但翻译出版现代当代法国文学和哲学书籍,而且每月定期举办读书会讨论重要的话题。他还通过组织展览和讲座助力当地年轻艺术家的发展。曹斐、杨勇、段建宇、胡向前等很多艺术家都在博尔赫斯书店举办过他们早期的甚至第一次的个人展览。陈侗为2010年博尔赫斯书店的展览“CANTONBON”设计的标志最好地体现了他对当地艺术圈和文化的关注。CANTONBON可以称之为“广东帮”,如果用法语读就是“广东真棒”。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也是陈侗展览计划的参与者:除了阿兰·罗伯-格里耶和让-菲利普·图森,他还推出了阿德尔·阿贝德赛梅和丹·皮乔沃维奇在中国的第一个展览。录像局在北京和广州各有一个分支,主要致力于当代录像艺术的收集归档工作。录像局首先关注的是中国当代录像,因为这个领域被之前繁荣的市场所遗忘。

看着这些项目,我们可以知道陈侗又一次结合了不同的范畴,即实践、理论和教育,以及不同的身份:艺术家、出版人和老师。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机构都是陈侗私有并且出资的。他把卖画得到的钱投入到这些机构里,形成了一个经济上的闭环。从这一点上来说,陈侗的真实身份是一位文化活动家。

他创立的这些机构是否可以被当作是长期的艺术项目?这种讨论是徒劳的。它们是艺术家生活的一部分,艺术与现实在这里交汇。在这里,阅读就是收拳,艺术就是出拳。

文:杨天娜
翻译: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