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承担的奢侈

上:源,“新加坡”系列一《大会堂外李光耀送葬行列》,2015年,典藏级打印 下:梁致协,《不可能的宣传》,2014年,胶板印刷在新闻用纸上,16页,207×37厘米
上:源,“新加坡”系列一《大会堂外李光耀送葬行列》,2015年,典藏级打印
下:梁致协,《不可能的宣传》,2014年,胶板印刷在新闻用纸上,16页,207×37厘米

新加坡策展人林沁怡通过援引李光耀对艺术与文化的看法——那些被轻率浪费的能量与资源还不如用在工业化与军事化上面—— 开启了展览“无法承担的奢侈”。如果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那时创意产业才刚刚被认为是第一世界地位的基石,那么也许唯一的反例就是香港了——毕竟,在1990年代,当代艺术是钻了电影、音乐以及娱乐文化衰落的空子才得以繁荣起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这个展览身上有着明显的Para Site艺术空间出品的烙印:在时间叙述中非线性地游走,通过文献资料、当代艺术和历史文化背景这三者的结合,从内到外关注着特定的地域。何瑞安的表演讲座“屏幕之绿”是这次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思考,但它也深陷困惑之中,并不能确切决定自身到底是艺术或批评。本次展览所囊括的某些最好的材料——故作自然或者自然化的——在美学上和策展中都相当成功:源拍摄的政治运动中的人群,SKEW协作社提供的早期公共住宅区图表,以及张奕满对一个写着“这馆仅用于社区活动”的标牌的再创作。那幅画挂在入口处的作品是林木化于1963年创作的,无疑是个巨大的成功。这幅肖像画描绘了一个戴着墨镜的当代女性在一间阴暗的房里抽烟的场景——这是在新加坡建国之前就存在的新加坡文化。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中持续时间最长也是最具争议的方面集中在那条臭名昭著且让人感到刺眼的标语上:“‘Para Site艺术空间’全力支持香港和新加坡人民的民主诉求”——这可能会让该艺术空间的媒体公关有些不安。实际上,在这里我们可以目睹各种各样的诉求,但是一个艺术空间究竟有没有指出和表达这些诉求的能力却实在令人怀疑。

翻译:胡默然

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
2015.09.19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