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窗
| 2011年03月16日
刘窗善于发掘当下生活中隐藏在日常性情节背面的内容,抛除意义,这些“日常性情节”的正常运转保障着时间的有效,历史的生成,物种的延续;一旦被追问并质疑,它们便显露出其制度化的本质。作为51㎡的第十三个项目刘窗的个展以一种寡言和内敛的姿态呈现,展出的两件作品,都将话题落在公共范畴中最具普遍性的经验里,试图唤起观众对于“被剥夺的自由”的警惕。
制度能够赋予“剥夺”以合法性的假象,尤其当“剥夺”的过程是以“转化”的方式发生时,那么当事人甚至也可能忽略其存在。装置《无题(汗史)》模拟了权力被“转化”后的结果,刘窗将建筑物内的空调机在恒定温度下的排水引入展厅,这些水滴落在地面上逐渐汇积成不规则的形状,它的真实来源是可疑的、却从未被看到和注意,因而提醒了观众对于空调所带来的日常体验的追忆,这一体验将“汗液”通过机器的转化间接排走,在炎夏带给人舒适的感受,但其背后则是制度化的工业文明对“出汗”这一最基础权力的剥夺。
单频录像《无题(舞伴)》(则扩大了讨论的范围,视频中两辆同型号的汽车以最低限速(60公里)并列行驶穿过城市,它们严格遵循刘窗所设定的规则,似乎干扰了路面上的正常秩序,却也没有引发拥堵、更不至于造成交通瘫痪。当观众站在一个通常的角度对视频中的情节做出道德判断的同时,刘窗揭示这种“道德”的实质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强权,而法律则是权力制度化的产物。日常生活要求人们必须具备适应规则的耐心,而一旦某种规则被最大范围地认可和接受,它就可能反过来成为限制个体自由的工具,其隐层涵义是“凡是不合乎规则的,就是反规则的;也即是恶意的、不合法的、必须被规范的”。它最终形成一种天然的、巨大的道德压力,将生活中诗意的可能性挤压殆尽。
就作品来说,《无题(汗史)》尚可算作常规意义上的装置,而《无题(舞伴)》则完全是对一个行为计划的跟踪拍摄,录像仅作为记录的媒介。屏幕限制了观众对于事件发生的真实空间的体验,它框定了记录的内容和唯一主角,隐去更具有说服力的现实环境,使其剧场化的做法多少削弱了这个行为计划的原本面貌;最终呈现的效果倒可作为社会心理学以实验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案例。就创作思路而言,刘窗借由审视和重置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系统,引发敏感者对于蕴藏在周遭事物中的整个社会系统的反思,并从中寻找到制度的线索。稍加留意便会发现,人们对于“恒常性”假设的依赖存在于生活的各个细节中,恰如《无题(汗史)》所揭示的“恒常事物”下所掩盖的生命权力的“被流失”。而摆脱经验主义、抛弃恒常的悖论是艺术领域内自由分子的唯一出路,触碰各种制度的底线则是接近真相的最直接方式。相对而言,刘窗选择了较为温和、低调的立场。 张夕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