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Vanilla。为本期专题文章《重音三部曲:如露亦如电》特别创作。
+

2013年2月号

2012年,艺术界发生了质与量上的改变。我们邀请了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们来回顾2012,并展望已经到来的2013。站在拐点上,让我们来一同观察并重新检验我们长久以来惯常的价值与信念。年终总结是每一年的惯例,但似乎没有哪一年像2012一样更适合去反思。有鉴于末日允诺的诸多“拐点”,在2013年的第一期《艺术界》中,我们试图找出艺术界内部与周遭的转变(以及那些一如既往的)。文章中这些思想的内省均来自于全球各地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和学者们:候瀚如进一步阐释“第三天道路”的必要性;大卫·约瑟里特重述“嗡嗡”响应声成为如同货币价值的观点;王璜生对于中国美术馆的深入思考;汪建伟对“撤离”进行了哲学化的探讨;西斯特·盖茨诗意地讲述了说“不”的无能为力;南希·阿达亚尼亚用双年展类型学的目光审视科钦双年展;许知远则写给“躲避严肃”的中国人一曲挽歌……除此之外,董冰峰、南条史生、郑慧华、卢迎华以及高士明均提供了同样清晰的角度来思考又一个逝去的一年。作为封面专题的延展与补充,我们邀请了数十位年轻艺术家用一张图与一句话来总结“末日”前后的感受。

在19期《艺术界》的上版中,当代艺术的多种形式均有体现。以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为引子,了了探讨了中国独立动画的定义;以“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博会”为背景,斯蒂芬妮·贝里反思了艺博会圆形监狱般的权力结构。贝林德·德·布鲁伊克雕塑和康万华小尺幅绘画近期在北京展出,均隐隐显露出生命的庄严。而在陈哲的摄影创作里,生理和心理的关系问题被摆上了台面。此外,上版亦收录其他内容以供阅读。 在常规的展评部分中,19期《艺术界》将眼光投向了连州摄影展、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东京1955-1970:新前卫”以及在成都、伦敦、台北和北京举办的群展。读者同时也能读到会田诚、高瑀、崔洁、谢南星、李杰、林育荣、黄永砯、林嘉莉等艺术家个展的评论文章。

    期刊

    • LEAP 2023 秋冬刊《乌托邦巡航》

    • LEAP 2023 春夏刊《平滑表面》

    • LEAP 2022 秋冬刊《千机变》

    • LEAP 2022 春夏刊 《抵抗力食谱》

    • LEAP 2021 秋冬刊 《心手相连》

    • LEAP 2021 春夏刊《幽灵派对》

    • LEAP 2020 秋冬刊《气泡世界》

    • LEAP 2020 春夏刊《在希望的田野上》

    • LEAP 2019 秋冬刊《新艺术的冲击》

    • LEAP 2019 艺术界的春秋:二〇一〇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

    • 《艺术界》2018年春夏刊

    • LEAP 2017年秋冬刊

    • 2017年2月号

    • 2016年12月号

    • 2016年10月号

    • 2016年8月号

    • 2016年6月号

    • 2016年4月号

    • 2016年2月号

    • 2015年12月号

    • 2015年10月号

    • 2015年8月号

    • 2015年6月号

    • 2015年4月号

    • 2015年2月号

    • 2014年12月号

    • 2014年10月号

    • 2014年8月号

    • 2014年6月号

    • 2014年4月号

    • 2014年2月号

    • 2013年12月号

    • 2013年10月号

    • 2013年8月号

    • 2013年6月号

    • 2013年4月号

    • 2013年2月号

    • 2012年12月号

    • 2012年10月号

    • 2012年8月号

    • 2012年6月号

    • 2012年4月号

    • 2012年2月号

    • 2011年12月号

    • 2011年10月号

    • 2011年8月号

    • 2011年6月号

    • 2011年4月号

    • 2011年2月号

    • 2010年12月号

    • 2010年10月号

    • 2010年8月号

    • 2010年6月号

    • 2010年4月号

    • 2010年2月号

    CLOSE

      微信公众号

      订阅